A股熊市特征及背后原因
       俗话说,“牛市不言顶,熊市不言底”。对于多数投资者而言,熊市意味着灾难和毁灭。总结来看,A熊市有两大特征,一是持续时间足够长,二是跌幅足够深。

一、持续时间长。
       从2001年至今,加上2015年以来的股灾,一共经历过四次大熊市。第一次是2001年6月到2005年6月,长达47个月。第二次是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,长达12个月。第三次是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,长达40个月。第四次从2015年6月至今,已经接近12个月。考虑到2009年短暂的牛市是政策强刺激的结果,可以说2009年至2013年的熊市,是2007年开始的熊市的延伸。也就是说,在过去的15年180个月中,牛市时间只有48个月,熊市的冬天漫长而寒冷。

二、跌幅足够深。
       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中,全部A股平均跌幅为59.9%,在1305只股票中,218只股票跌幅在80%以上,613只股票跌幅在70%以上,只有59只股票上涨。2008年的熊市中,全部A股平均跌幅为69.11%,1574只股票中,639只股票跌幅超过80%,上涨的股票只有24只。2009年至2012年的熊市中,全部A股平均跌幅仅为38%,但在2457只股票中,有305只股票跌幅超过60%,636只股票跌幅超过50%。从2015年开始的股灾至今,全部A股平均跌幅为43%,在2851只股票中,有270只股票跌幅超过50%,668只股票跌幅超过40%。

很显然,A股熊市的杀伤力持久而猛烈,究其原因,大致有如下五种:
1、熊市开始前的过度炒作导致市场估值太高,泡沫破裂酿成熊市。
       所有熊市都起于估值泡沫。2001年熊市前是1999年5月开始的著名的“5.19行情”,2008年熊市前是2005年底至于2007年10月的大牛市,2009年开始的熊市是此前政策强刺激之后的调整,2015年开始的熊市是之前“杠杆泡沫”的破裂。

2、熊市往往伴随着通胀预期、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较高的社会资金成本。
       2001年中国加入WTO,制造业和房地产快速发展,实体经济收益率较高,资金成本高居不下。2007年3月份以后,通胀骤然升起,6月份CPI同期涨幅首次超过4%,同时央行开始连续加息。2009年经济刺激计划后,通胀预期抬头,2010年5月CPI同比涨幅首次超过3%,为控制通胀,央行不得不连续加息。只有2015年股灾后的熊市,没有显著的通胀预期和货币紧缩的约束,更多的原因是“缺乏企业盈利能力支撑背景下的高杠杆泡沫破裂”所致。但自2016年2月CPI涨幅首次超过2%开始,市场通胀预期抬头,宽松货币周期接近尾声。

3、资本市场的制度性原因是导致熊市的辅助(非主要)原因之一。
       如2001年至2005年,股票市场挥之不去的阴影是“国有股减持”,直到股改完成后,才得以彻底解决。2015年导致股灾的一个导火索是管理层严查杠杆和配资。当然,哪怕是没有国有股减持,没有查杠杆和配置,熊市同样会来,只是节奏和速度不同。

4、熊市持续时间长且波动剧烈的根源在于非金融企业盈利能力不强。
       从全球来看,中国属于追赶型的经济体,竞争优势是各生产要素便宜(如资源、劳动力等),企业产品附加值低,服务业不发达。这就导致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差,而且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更大。其次经济结构严重扭曲,以上市公司盈利结构为例,2016年1季度,16家银行上市公司的盈利总额为3630亿元,净资产收益率为4.03%,而其余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总额为1850亿元,净资产收益率仅为1.3%,年化净资产收益率仅为5.2%。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,新兴产业规模太小,金融业过度榨取实体经济利益是导致这种现象的背后根源。

5、过度投机的民族特性和缺乏稳定预期的市场环境推动市场巨幅波动。
       改革开放30多年来,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和变革之中,行业变化、政策变化目不暇接,以房地产市场为例,鼓励政策和限制政策反复交替,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。资本市场更是这样,如熔断机制的草率出台和匆匆结束就是典型例证。当市场缺乏稳定的预期时,就容易滋生过度投机的气氛。中国股市自诞生起,便种下来过度投机和恶性炒作的基因,这种现象绝非短期能够改变。

       回顾熊市的历史,目的提高对市场的理解能力。上司公司盈利能力差、指数波动剧烈、政策监管缺乏稳定预期、投机炒作成风等,是A股的显著特点。对投资者而言,我们能够做的就是,“在深度理解市场的基础上,选择风险可控的投资品种,进而获取最佳的收益风险比”,除此之外,别无他法。过度悲观和过度乐观,都是一种心理缺陷,这是病,得改。

       【薛冰岩介绍: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本科、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MBA。现任深圳市晟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、投资总监、基金经理,崇尚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,以基本面为基础进行投资决策。联系方式:电邮1458681231@qq.com,微博:http://weibo.com/xuebingyan2011,微信号:冰岩话投资。】